“放养式”教育,不是“放任不管”
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(冀教版)教育孩子,有的家长希望孩子能自由“生长”,于是对孩子采取“放养式”教育,但是家长们要知道,“放养式”教育,不等同于“放任不管”!
绝大多数父母,都不是教育专家,所以他们在面对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时,常常容易进入极端。有的家长把孩子从头管到脚、事无巨细,连孩子每天喝几杯水都要规定,还有一种家长则是相信孩子应该放养,对孩子的行为和学习完全放任、从不管束,例如下面这位老师的日志中提到的家长:
发表于4天前查看:279回复:17
前几天,有个五年级的家长带孩子过来咨询。
妈妈似乎很有教育意识,一上来就跟我聊她一直以来尊崇的教育方式:放养的,宽松的,尊重孩子自主权利的,从不为他补习,也不看重他的学习成绩……
嗯,这听起来是一位很好、很有教育理念的家长。
然后我问:那孩子的数学遇到什么问题了吗?
“他课堂上完全听不懂老师说什么,作业也不会做,我们的亲子关系都因为数学产生了很多问题。我现在都不知道怎么办了……”
我看到那个光鲜亮丽的母亲仿佛一下子黯然了下来。
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,我发现,五年级的他连三年级的数学水平都没有达到。
看到这里,一定会有人说,孩子绝对不能放养。放养的教育方式本身没有错,错在家长对“放养”的理解有偏差。“放养”并不是不教养,有的家长把“放养”当“放任”,对于孩子的行为不作教导和约束,对孩子的内心世界也一概不闻不问。在现代社会,家庭中应尽量避免封闭式、隔绝式的“圈养”,也应摒弃无拘无束、放任自流式的“放养”——这都易导致孩子的合群性、合作性缺失,最容易形成“问题儿童”。适当的“放养”式教育关键是要在玩中培养其规则意识,有的放矢地逐步引导。
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、生命蜕变的每一个阶段,引领他们身体、心灵和精神都能健康发展,是每个父母必须做的事。
孩子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,我们无法设计和干预他的人生。但在他们成长早期的每一个关键驿站,我们都应该在,告诉他:关于这件事,我们的建议是……
在孩子的眼界和格局还没有足够大的时候,他需要我们的指引。
只有等他有了足够的视野、足够大的力量的时候,他要选择什么样的路,选择走多远,就是他的事情了。
记得有段时间,有一碗很有营养的鸡汤刷爆了朋友圈,大致是这样的内容:
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,只是花期不同而已。
有的花开在春天,也有的开在别的季节。当人家的花在春天开放时,你不要急,也许你家的花是在夏天开。如果到了秋天还没有开,你也不要着急跺他两脚,说不定你家的这棵是腊梅,到冬天开得会更动人。
如果你的花到冬天还没开放,你也不要生气,没准你的花就是一棵铁树,铁树不开花,开花惊艳四方,且炫丽无比。
真正的园丁不会在意花开的时间,只会默默耕耘,静待花开……
多么美好的一段话。但是,很多家长并没有真正理解这段话的含义。他们在没有真正理解“静待花开”的同时,又忽略了“默默耕耘”:
当你羡慕人家的孩子表达能力强,写得一手好作文的时候,请别忽略了,人家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坚持亲子共读;一有空就带孩子闻花的味道,看树在风中舞蹈,看满天繁星,听一池蛙鸣……
当你羡慕人家的孩子体格好,运动能力强时,请别忽略了:人家一有空就带孩子去游泳,周末的时候一家三口爬山、露营;骑着自行车去郊外漫步,徒步到苍翠的山顶。看到了天边的云卷云舒,远处城市的高楼……
当你羡慕人家的孩子数学成绩很好,逻辑思维很棒时,请别忽略了:人家在孩子很小的时候,就带着孩子玩数学游戏、搭积木;吃饭的时候有意识地让孩子对应家里的人口来分配碗筷、讲数学绘本;和孩子一起玩数独,带领着他前行……
当你羡慕人家的孩子那么有思想、那么多规划、那么有创意的时候,你却忽略了:在你孩子还小时,你从未为他打开过一扇窗,让他看到这个世界的丰富。
养育孩子,正确的做法,应当是“默默耕耘”,然后“静待花开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