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《三国演义》有感作文

144
作者 钟意Coffee 米粒妈咪课堂  ← 点击红色字,关注公众号
2018-04-11 16:15 字数 14152 阅读 1179评论 0
张宏杰简读中国史:启发心智,打开人生格局

读后感大全为你精心推荐:
读后感 | 小学生读后感 | 初中生读后感 | 高中生读后感 | 观后感

读完了三国,收益甚多,至今想起,还留恋其中,难以忘怀。米粒妈妈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“读《三国演义》有感作文”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,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请继续关注我们米粒妈妈网的作文栏目。

读《三国演义》有感作文【一】

在这个寒假我读了《三国演义》有很多感触,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吧!

《三国演义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,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。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、刘备、孙权为首的魏、蜀、吴三个政治、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。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,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,在政治、军事谋略方面,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》。在《三国演义》全书出现以前,中国各类小说一般都篇幅短小,有些甚至只有几十个字。《三国演义》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,中国小说如何由短篇发展至长篇,这点我们要注意。原来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,说书成为一种职业,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,而陈寿《三国志》里面的人物众多,事件纷繁,正是撰写故事的最好素材。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,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,内容越来越丰富,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,最后,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著。

我认为《三国演义》是一本非常非常好的书,是因为书中还告诉我们了许多典故如:草船借箭、空城计?

《三国演义》是一本好书,所以我建议大家都读一读。

读《三国演义》有感作文【二】

“话说天下大势,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。”我相信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。不用说,大家也应该知道我要写读后感的书是《三国演义》。

上个寒假,我读了这本书。我读得津津有味,让我印象深刻的段落有很多,什么桃园三结义、关羽过五关斩六将、赵云单骑救主、草船借箭、火烧赤壁等等。

《三国演义》在曹操、刘备、孙权三个政治势力中,曹操和刘备作为主要对立面,而把蜀国放在中心地位。孙权则主要是作为刘备抗曹的联合力量出现。这本书中小说通过一些段落刻画了很多生动的人物形象。

关羽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之一,通过过五关斩六将、千里走单骑,不仅体现出了关羽的武功高强,更说明了他对于刘备的绝对忠诚。虽然曹操厚待于关羽,可是关于因为在桃园三结义,他不能忘恩负义,所以还是过五关斩六将的走了。还有就是他的胳臂被毒箭射伤了,名医华佗说要刮骨疗伤,而且要把胳膊绑在柱子上,因为怕他乱动。要知道,你就是蹭破一点皮也会非常疼,而当时还没有麻药,要把皮划开刮你的骨头,可能听了都会不寒而颤,而关羽说不用,而且还下起了棋。这更能体现出关羽的坚强。

从关羽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,我知道了不能因为一点诱惑就放弃自己的东西,而且做事要坚强,不能因为有一点小困难就退缩,要勇于面对挫折。读完了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,我终身难忘。

读《三国演义》有感作文【三】

《三国演义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,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,还是我国古代文学圣殿中的瑰宝——“四大名著”之一。今天,我终于读完了这本名著。作品描写了自东汉末年至西晋统一全国这段历史时期,以曹操、刘备、孙权为首的魏、蜀、吴三个政治、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。这本厚厚的《三国演义》刻画了二百多个人物形象,为我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段历史故事,让我不禁感叹到历史的“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”,不仅如此,《三国演义》也让我从一个个故事中悟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。

首先,我要说一说曹操这个人物给我的启示。曹操一直都属于大胆型的人物,而且也十分奸诈。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八口人,明知自己错了,还要继续杀死吕伯奢,其无情无义到了极点,陈宫便离他而去,可是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很是耐人寻味:“宁叫我负天下人,休教天下人负我。”如果我们反过来想想,曹操如果不杀死吕伯奢,斩草除根的话,万一吕伯奢带人来追赶,他岂不是就要提前退出历史的舞台了吗?但是奸诈只会带来眼前的一点小利,如果一直奸诈的话,自燃就会遭到报应。后来董承一伙儿人便刺杀曹操,可惜失败了,后接二连三陆续有人不断地刺杀他。曹操这个人物给我的启示就是:做人不能太奸诈,否则会造报应的。

与奸诈的曹操彻底相反的就是刘备这人,刘备生性善良,爱民如子,以仁义当先,在自己落难的时候,还带着老百姓们一起逃命,所以刘备得到了百姓的爱戴,刘备给我的启示就是:人啊,活着,要仁义、谦逊、善良,得民心者得天下,才会有伟业建立。

然而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,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——重视且善待人才。曹操不管是失了一个吕韦还是死了一个谋臣郭嘉,都十分地痛心。刘备则是比曹操更重视人才了,起初,赵云并不是刘备的大将,但他很是器重赵云,几次留他,最终把赵云留了下来,归到了自己的门下,后来,要不是赵子龙,刘备的儿子阿斗早就没命了。而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更是他重视人才的典范。刘备三顾茅庐,不辞幸苦,以真诚之心,请到了卧龙先生——诸葛亮。在孔明先生的辅佐下建立了蜀国。所以,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,需要招兵买马,寻志同道合者,一同创建事业,这也许是成功之道。

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最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就是诸葛亮了,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,还是一个军事家,他对刘备真可谓是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他,上知天文、下知地理,博学多才,帮助刘备打了多少胜仗,什么草船借箭、空城计、火烧赤壁、七擒孟获……真是精彩极了!从诸葛亮那儿我又知道了:做事有时不能直来直去,有时要讲计谋,略施小计,完美尽显。

在《三国演义》中的人物都有鲜活的性格,每一个人都活灵活现地在我的眼前,我不仅开了眼界,肤浅地了解了东汉年代历史,对刘备、曹操、诸葛亮等人有了一些了解,也从一些人物身上悟出了一些道理,真不愧是名著,这就是名著的魅力!

读《三国演义》有感作文【四】

我一直很喜欢《三国演义》这部历史长篇小说,只是平日里没时间看,借这个长假,我认认真真的把这本书读了两遍。

读第一遍时,我只是走马观花略略一过,只看重了其中的情节,觉得这上面不过就是叙述了一些事情,阐述了奸恶终战胜不了正义,“仁”才是立身之本的道理。读起来不禁觉得有些乏味,认为名著也不过如此。有一日,偶然在电视上看到正在播出的《三国》这部片子,顿时来了兴致,觉得《三国演义》并非只是泛泛论事,其中有许多我要学的东西。所以,我再一次捧起那本已被我收起的《三国演义》,重新回到了三国时期。

读第二遍时,我细细品味着每一个人物。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当数诸葛亮了。诸葛亮,字,孔明;号,卧龙先生。他一生谨慎小心,尽职尽责,特别忠于他的主君——刘备。“鞠躬尽瘁,死而不已”用到他身上一点也不为过。他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,勇气聪明才智,屡屡献计退敌,使得刘备有了与曹操抗衡的能力。鲁迅先生在《中国小说史略》一书中说《三国演义》“状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”。正是如此,《三国演义》把孔明写的出神入化,神机妙算。他草船借箭、三气周瑜、智料华容道、巧摆八阵图,都充分显示了他不凡的才智。但他最可贵的一点却是他的“忠”!刘备死后,托孤于诸葛亮,诸葛亮承蒙托孤之重,便一心扑在蜀汉江山社稷之上,呕心沥血,誓在有生之年,助少主平定中原,最终大业未成,积劳成疾,死于五丈原,死前还留得一封遗书,说不要赏赐,家中田地够用,不需封地赏银,可见他的人格多么伟大,道德多么崇高。我决心学习他的精神,好好学习,为自己的国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
还有就是我不禁要重新看待曹操是个奸雄,在世人眼里是这样,事实也是这样。他生性多疑,因此,错杀了不少好人,他却说:“宁可我负天下人,不可天下人负我!”他携天子以令诸候,妄图把江山尽收在他的囊中,这样的人,怎不遭人痛恨?然而曹操也并非一无是处,最起码他是个有目标,有大志的人。虽然他为了这个目标不择手段,不像刘备般“仁义”,但也不可否认,他确实有让人敬佩的能力,他懂得任贤唯用,虽然诡计多端,却也着实让人叹服。他多疑,“宁可我负天下人,不可天下人负我”这一点我不敢苟同,但他有大目标,有大志气,确实让我佩服,他虽目中无人,却也高瞻远瞩。我真要像他一样,为自己的人生定一个大目标,为了这个目标,步步为营,毫不退缩。

另外,我还颇为感叹,我为“刘关张”的兄弟情谊而高兴,为赵云的忠勇而敬佩,为徐庶的“忠孝难两全”而惋惜,为诸葛亮的智谋而称赞,更为扶不起的阿斗而深感悲痛呀!

读完了三国,收益甚多,至今想起,还留恋其中,难以忘怀。

读《三国演义》有感作文【五】

我用了近一个星期读了《三国演义》一书,真是受益匪浅啊!《三国演义》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着小说,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之间,发生的一系列故事。

“话说天下大势,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。”这句话不无道理。周末七国分争,并入于秦,及秦灭之后,楚、汉分争,又并入于汉……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、无数的军事谋略,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,来阐述忠、教、仁、义、爱的道理,更是深入人心。它写的庸主献帝、刘禅,无能之辈吕布、袁术、袁绍、刘表、刘璋,气量狭隘的周瑜,长厚的鲁肃,勇者张飞、许楮、典韦,个性鲜明,栩栩如生。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。

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几个英雄人物。先说关羽。他降汉不降曹、秉烛达旦、千里走单骑、五关斩六将、古城斩蔡阳,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。他忠于故主,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,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。我认为虽降了敌,但最后还是回来了,不但仍算忠,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。《三国演义》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:“丹凤眼,卧蚕眉,面如重枣,青龙偃月刀”,后来加上“赤兔马”,又读过《春秋》,刮骨疗毒不怕疼,斩颜良,诛文丑,几乎变得天下无敌。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。

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,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、死而后已的忠臣,这就是诸葛亮。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,能文能武,足智多谋,而且一生谨慎,鞠躬尽瘁。他借东风,草船借箭,三气周瑜,智料华容道,巧摆八阵图,骂死王朗,空城计,七星灯,以木偶退司马懿,锦囊杀魏延,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。“身长八尺,面如冠玉,头戴纶巾,身披鹤氅”书中聊聊几笔就把英雄的非凡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,给我留下深刻印象。再说曹操。曹操在《三国演义》中被称为奸雄,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。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,说得刘备都不敢听,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,但是他没有杀刘备。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,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。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,与其誓不两立,只要把诸葛亮杀了,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。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,便想杀刘备,至少把他留在东吴,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。目光短浅,气量狭小,非英雄也。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曹操还是个实干家,曾经行刺董卓,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。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。总的来说,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,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。

作为一部文学作品。因为它经过了艺术加工,有不少虚构。《三国演义》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。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。全书写了四百多人,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、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。各类人物各有共性;同类人物各有个性。作者描写人物,善于抓住基本特征,突出某个方面,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。对于主要人物,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。故事也同样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。其中尤以赤壁之战最为出色。使读者都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。《三国演义》一书不愧为名着!值得一读啊!

其他优秀文章:

读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》有感作文

读《红楼梦》有感作文

《地心游记》读后感作文

汉语的五种疑问句形式

按材料类型分类审题,写作文不跑题

读后感大全为你精心推荐:
读后感 | 小学生读后感 | 初中生读后感 | 高中生读后感 | 观后感

议论文      米粒妈咪在线课程